打开更易于访问的模式
关闭更易于访问的模式
跳过功能区命令
跳到主内容
关闭动画
打开动画
若要通过功能区导航,请使用标准浏览器导航键。若要在各组之间跳过,请使用 Ctrl+向左键或 Ctrl+向右键。若要跳至第一个功能区选项卡,请使用 Ctrl+[。若要跳至最后一次所选命令,请使用 Ctrl+]。若要激活命令,请使用 Enter。
  • 浏览第 1 个选项卡,共 2 个选项卡。
  • 视图第 2 个选项卡,共 2 个选项卡。
关注关注 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
  • 编辑项目编辑序列版本​​历史记录共享删除项目管理
  • 签入签出打开通知我批准/拒绝管理副本工作流声明发布通讯组审批删除项目版本还原项目版本操作
  • 立即运行立即重新分析自动修复运行状况
  • 激活停用升级命令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En 中文 繁体
搜索
华能国际
  • 华能国际当前选择的内容
    • 下属电厂
    • 公司简介
    • 企业使命
    • 员工行为规范
    • 发展纪要
    • 发展纪要
    • 发展纪要
    • 股权结构
    • 董事会
    • 独立董事会
    •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 董事会秘书
    • 监事会
    • 公司管理层
    • 机构设置
    • 荣誉奖项
    • 荣誉奖项
    • 公司资料
    • 服务区域

人民网:“一带一路”急先锋 点亮“走廊”第一灯——华能山东如意巴基斯坦公司萨希瓦尔电站工程部工作记事
 

搜索
  • 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企业使命
    • 股权结构
    • 公司资料
    • 组织章程
    • 荣誉奖项
    • 电厂简介
  • 公司治理
    • 总览
    • 董事会
      • 独立董事
      •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 董事会秘书
    • 监事会
    • 公司管理层
  • 投资者关系
    • 新闻稿
    • 公告
      • A股公告
      • H股公告
    • 年报
      • A股
      • H股
      • 20F
    • 中报
      • A股中报
      • H股中报
    • 季报
    • ESG报告
    • 通函
    • 电话会议
    • 路演专题
      • 推介幻灯片
      • 路演影片
    • 中新服务债项公告
    • 股息资料
    • 专用词汇表
  • 社会责任
    • 责任管理
    • 可持续发展报告
  • 人力资源
    • 人力资源
    • 员工行为规范
  • 新闻报道
    • 公司新闻
    • 媒体报道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人民网:“一带一路”急先锋 点亮“走廊”第一灯——华能山东如意巴基斯坦公司萨希瓦尔电站工程部工作记事

      ​   2018年3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华能山东如意巴基斯坦公司萨希瓦尔电站全体职工热血沸腾——巴基斯坦总理阿巴西亲自签发授予萨希瓦尔电站“杰出成就奖”、“中巴经济走廊第一个竣工项目”至高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华能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艰辛付出,也是萨希瓦尔电站项目工程部的骄傲!作为萨希瓦尔电站的首批开拓者,工程部的18名职工发挥“拓荒牛”精神,为中巴经济走廊首座大型清洁高效燃煤电站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肩负使命,以苦为乐闯天下
        2015年5月1日,萨希瓦尔项目工程部18名职工,作为“先遣队”,最早踏上巴基斯坦萨希瓦尔这片热土地。虽然对那里的艰苦条件早有耳闻,也做好了吃苦打硬仗的思想准备,但到了现场,他们还是被恶劣的条件震住了:气温高达四十五、六度,滚滚热浪扑面而来,白花花的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睛。露天工作,护目镜被晒得变了形,胶鞋被土地烫得开了胶。肆虐的蚊蝇、时常出没的毒蛇、以咖喱为主料油而粘的巴餐……想到了条件艰苦,没想到的是条件如此的艰苦!
        当地的物资极其匮乏,买5个塑料盆要去3家商店才能买齐,买4件相同型号的衣服要在全国调配;在中国最普通的面条,在巴基斯坦卖到60元一把。像榨菜、火腿肠、方便面都成了奢侈品。
        刚到工地现场,理发是大家的一个难题,因为没有工具,也没有理发人员,他们就用剪刀你帮我我帮你剪一剪,人人都成了“高级理发师”,虽然剪得不好看,但是却能获得酷热天气里的些许清凉。
        现场两个集装箱是临时的办公场所。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即便坐着不动,汗水也流个不停。工地上网络信号特差,为了把编制好的日报及时发回国内,他们捧着笔记本同手里高举绕着铜线竹竿的同事一起在土路上到处寻找网络信号强一点的地方,一发就是六七个小时。
        为了确保安全,工程部把住处安排在离厂址15公里外的一个军营,房间里阴暗潮湿,蚊虫乱飞,垃圾遍地,营区外就是荒凉的黄土山,经常有眼镜蛇出没。由于基础卫生条件差,登革热时有发生。为了保证安全,项目部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生活纪律。他们每天被军队护送着上下班,工地、驻地两点一线,几乎从不外出。
        不稳的政治环境和异国文化,随时都有突发情况发生,考验着大家的信心和毅力。2015年7月份的一天傍晚,太阳缓缓西坠,工地上光线渐渐暗了下来,大家便陆陆续续走出集装箱办办公室,准备在警察的护送下集体下班,可是突然传来消息,在工地外N5公路Okara公路收费站附件发生了暴乱分子与警察冲突对峙的情况,返回营地的道路被封锁了,大家的心一下子紧了起来!应警方要求大家必须在工地原地待命,等待放行。可是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了,次日凌晨1点半终于等来了消息,道路依然封锁,只能绕行!尽管如此,大家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松了一口气,不管怎样,也能回去填饱肚子、编辑工程日报发邮件了。车队在乡间土路上拐来拐去,颠簸着缓慢前行, 两个小时后终于平安到达了驻地,狼吞虎咽之后,编辑工程日报传回国内,一天的现场工作才算是正式结束。
        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加上工作头绪繁多,很多人出现了发烧、腹泻,燃料专工邵勇一个月就瘦了20余斤。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让他们开始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有的甚至对自己来巴基斯坦的决定定产生怀疑。
        看到大家的思想波动,项目党委书记和支部书记分别与他们谈心:“大家走出来就代表华能、代表中国!”“不怕,有困难大家一起扛。”“家里的事公司都替大家想着。”大家的信心增强了,“既然选择出来,就要干出个样子,不然有什么脸面回去。”
        敢为人先,团结协作创奇迹
        工程部所有人员都是初次走出国门,工作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可研、初设、施工、调试,每推进一项工作,都要付出很多额外的艰辛。
        在工程部,主任孙传庆是大家的主心骨。白天,他身边围绕着各种人员处理着各种事情,夜间,他对白天没时间处理的厚厚一摞文件进行审核签署意见。他不但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上精益求精,也不断给工程部的同事灌输精品意识。“干工程一定要像呵护自己的子女一样,每一步都不能放松,从项目可研、初设、设备招标到项目土建、安装、调试,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每个人全力付出和把握,必须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进行,任何一个过程的疏漏都会给将来电厂运营带来隐患!”这也成为了工程部全体人员的工作理念和信条!
        为能用到一台合格的设备,工程部全体人员竭尽全力把关。考虑巴基斯坦现场的极高环境温度,真空泵设备作用举足轻重,直接决定着在夏季工况下机组能否满发。为了能够保证真空泵的性能可靠,工程部汽机专工谭建亮在不让投标厂家知晓的情况下赶赴设备使用电厂进行实地考察,考察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现场收集资料,日夜兼程,3天时间3000多公里,跨越山东、湖北、江苏、安徽等省份,考察了6家电厂。
        巴基斯坦土质疏松,建厂房必须进行30多万方的基础换填。2015年8月,现场基坑开挖,最深处达15米。那段日子,大雨下个不停。坑里的地下水、雨水抽不及时,基坑就可能出现塌方。他们冒着大雨三天三夜,轮流蹲守在基坑旁,一边用潜水泵抽水,一边查找随时出现的裂缝。渴了就喝基坑的水,饿了就吃又干又硬的馕。或许是大家的精神感动了上苍,最终保住了基坑。
        项目建设中,最关键的是图纸、设备和物流。巴方基础工业薄弱,项目88%的设备和材料要从国内运去。一船货物自上海港发出到施工现场,至少要45天。既要保质保量,又要加快速度。怎么办?严格设备监造及出厂验收,确保缺陷不出国门;盯紧现场,倒排工期,催促厂家加快生产和设计出图工作。为了施工需要,工程部所有人员都当起搬运工,不管谁回项目工地,行李箱里装的不是国内的土特产,而是图纸、备品和配件。两年间,通过他们随身携带到现场的图纸、零部件达上万件。
        为能够满足图纸的需求,工程部配合设计院进行设备厂家图纸提资。外企的工作理念不同于中国企业,工作不急不躁,不催不动。给水泵在电厂所起的作用犹如人体的心脏,设备厂家是德国苏尔寿泵业有限公司。按照德国人的工作作风,图纸和设备制造进度极为缓慢,加之该公司业务量巨大,图纸提资、设备发运一直制约着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部专工南下苏州苏尔寿工厂进行提资催产,前后十余次到该厂以钉钉子的精神,苦口婆心,督促设计和制造尽快开展,最终在不影响现场施工和安装的前提下圆满完成了设备设计和发运任务。
        技经专工李明辉不吝自费购买工具书,从零学起,对比国内国外法律法规,分析在岸与离岸差异,逐步了解这一国际工程特有的商务实践,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考虑,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斟酌,废掉了多个不完善的草案,度过了数个无休息的周末,最终通过合同的分解与组合,形成了工程E、P、C的合理架构,理顺了工程分阶段的工作管理界面,促进了工程进度和效益的大提升。
        工程建设全面展开以后,3000多名巴籍员工参与工程建设。这些平日里穿巴袍、拖鞋、一天五次祈祷的巴籍员工,要想管理好不容易。工程部一方面是严,严格执行规定,奖罚分明;另一方面又爱,充分尊重巴籍员工的习俗,现场设立祈祷室,让他们按时祈祷;加班加点抢工期,让他们正常过斋月。工地组织捐款,帮他们解决特殊困难。很快,巴籍员工都接受了中方的管理方式,经常伸出大拇指:“中国兄弟,超级棒!”
        拼搏奉献,大国工匠铸精品
        尽管条件艰苦,尽管困难重重,大家没有忘记动员会上领导的嘱托:打造精品工程,树立华能在“一带一路”上的品牌形象。
        协议签署、设备提资、图纸审查,设备招标、催交催运、质量验收……一项项工作忙而不乱,大家保安全、抢工期、抓质量、控造价,一项项记录被陆续刷新。
        巴基斯坦8月的天气,热是每天的煎熬。随着化学制出合格水节点日期的临近,内心的焦急更是一种比热更让人难以支撑的炙烤。为推进工作进展,工程部组织监理、施工方到现场督促,制定工作推进计划,约束巴方施工队伍必须按工艺要求如期完成施工,每天必须核对质量与进度。大家的衣服每天不知道能被汗水浸透多少次,只知道晚上脱下来时,被身体捂干的部分布料竟然是硬梆梆的板状。
        项目进入到施工调试阶段,正逢高温天气,正午施工现场气温达到60多度,隔着厚厚的手套,都感觉到设备烫手;穿着胶靴双脚被烫的直跺脚。这样的气温下,大家一天要在90多米高的锅炉上爬几个来回;每人每天在现场平均要走两万多步。
        两年的项目建设是一场与高温较量、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两年多来,工程部的同志们一直是“5+2”、“白加黑”,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太阳的暴晒,长时间戴安全帽,让工程部每个人脸颊上,都留下两道被人称之为“安全印”的白色印记,镌刻下华能人攻坚克难、拼搏奉献的最美“图腾”。
        为了按期完成任务,项目部把锅炉水压试验、全厂倒送厂用电等24个重要里程碑节点,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并在鲜红的党旗下,签订了责任书。由党员带头,大家像拧紧了发条,没白没黑地投入工作。
        锅炉主管于益涛负责的是锅炉水压试验,为保证锅炉焊接质量,他对焊口实行“终身负责制”,五级验收,级级签字画押,不达标准不转段。最终,提前两个月完成两台锅炉水压试验,82000多道焊口无一泄漏。
        工程部主管孟骋负责化学制水,他日夜穿梭在现场,监督、检查、管理、协调。没有会议室,就组织参建各方在现场站着开会;晚上没有正式照明,就打着手电梳理当天工作。经过两个月的日夜鏖战,2016年10月30日,当他捧着现场制出的第一批合格水时,激动得两手颤抖。
        深水井勘探与开采施工是专工王建军来巴管理的第一个较大任务。因为国内专家对巴国砂土系地质出水量并不看好,“能达到150m3/h就不错了”,有的专家如是说。设计上已经把开采井的数量增加到10口了,计划每口井提供300m3/h的水源,难道开采数量还要加倍?王建军很是担心,因为10口井的合同已经签订,开采井数量的加倍意味着打井费用的加倍。自从确定了第一口深井的钻探位置后,王建军三天两头往现场跑,有时连续几天盯在工地上,同勘测人员沟通,一块商量确保井壁不塌方的办法,一块分析钻出物体的性质,一块确认滤管的材质、长度以及深井水泵、电机的质量。时值巴国的夏秋交替季节,工地处于无遮无掩的农田里,白天烈日炙烤着皮肤,如同身处在火海边;夜幕刚一降临成群结队的蚊子毫不客气地朝他发起“人身攻击”,身上、手上经常出现几十个叮包。功夫不负有心人,当1号深井抽水试验时出水量达到了傲人的305 m3/h时,工地上人声鼎沸。
        2017年大年三十晚上,倒送厂用电实现一次成功。为了这一天,大家连续奋战100多个日日夜夜。电气专工周鹏林连续3天3夜工作在现场,这些天,他体温就一直在39度左右徘徊。倒送厂用电成功后,他累得吃不下一口年夜饭,也顾不上给家人拜年,就沉沉地睡着了……
        大家精诚协作、合力攻坚。随着项目的推进,24个重大里程碑节点正点完成率百分之百。
        2017年的5月24日和6月8日,是工程部职工终生难忘的日子,两台机组分别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验。建设工期仅用了22个月零8天,比计划工期提前200天!面对不断飞来的一封封喜报,大家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任凭泪水流淌。
        2017年7月3日举行的项目庆典仪式上,巴基斯坦前总理谢里夫称赞,项目创造了巴基斯坦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华能集团主要领导称赞电站创造了“五个之最”——巴基斯坦单机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环保指标最优、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速度最快、最先投产。
        甘于付出,舍家为国写忠诚
        在推进萨希瓦尔电站建设过程中,工程部的职工以“高温高速高效、争先争优争光”的工作作风,以“艰苦不怕辛苦,舍家不舍丝路”的家国情怀,铸就了“萨希瓦尔精神”,即“对党忠诚、为国争光的赤子精神;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顾全大局、敢于付出的奉献精神;尊重科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诚协作、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传颂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华能故事。
        2016年冬天,工程部主任兼支部书记孙传庆和妻子双方的三个老人相继住院,孙传庆知道后焦急万分,即牵挂又愧疚。大年除夕晚上,病床上母亲忍着病痛,强作笑脸,与远在巴基斯坦的孙传庆视频,说自己身体没什么大毛病,让他千万不要牵挂。孙传庆泪流满面,只能把对家人的牵挂转到加快工程又快又好建设中。
        锅炉专工汪中宏父亲摔伤、母亲住院,他没能服侍,为人子,他不够孝顺;妻子怀孕,他没有陪伴,过月子,他没侍候几天,为人夫,他不够关爱;小女儿烫伤,他没能安抚、拥抱、关怀,为人父,他不够慈爱。但是,每天看着他的得意之作——萨希瓦尔锅炉,他都心怀感恩、无怨无悔!
        汽机专工孙永军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在老师给出的《我最想干的事》的题目下面写道:“我想把一卡车冰块运到巴基斯坦,让在那里工作的爸爸凉快一下”。听到孩子懂事而又天真的话语,大家心里都酸酸的。
        正月初六,念高三的儿子开学。热工专工姜波忠又在调试现场度过了一整天。晚上回到办公室后,他给儿子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儿子要他在现场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大过年的,吃好一点;儿子还告诉他,自己很好,开学的第一天也很顺利,请他不要担心。电话这头,姜波忠这头早已泣不成声。
        土建专工周玉沛由于工作需要直到除夕前夜,在工地上整整待了180天之后,才风尘仆仆赶回到家过年。谁料想,大年三十这一天,由于设计变更涉及到土建交安,急需他现场处理,接到返岗命令的那一刻,周玉沛不敢正视年迈的母亲、贤惠的妻子,来不及吃上一顿团圆饭,他又默默收拾起行装,奔向一线,这一走,又是一个180天……
        脱硫主管贺同生,工作之余一直与妻子用视频进行交流,可是有一段时间妻子只打电话,却不用视频。他感到奇怪,当他强烈要求妻子打开视频的时候,才发现妻子的右胳膊打着绷带,脸部大面积擦伤。原来,妻子摔伤已经一个多月了。
        消防主管贾克勇是独子,今年3月下旬,接到姐姐电话:“母亲病危,速回。”项目部领导安排他,乘飞机连夜赶回国内,还是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类似的事情,在工程部、在萨希瓦尔项目部,还有很多、很多!
        汗水铸精品,忠诚写华章。萨希瓦尔电站工程部肩负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背靠中国华能的强大支持,点亮了中巴经济走廊上的第一盏明灯,兑现了华能对巴基斯坦人民的庄严承诺。在中国华能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道路上,“萨希瓦尔精神”将激励着工程部全体职工永不止步、奋勇向前。
      信息来源:中国华能

      发表日期:2018/6/4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6 号华能大厦
      • 电话: 8610-63226999
      • 传真: 8610-63226888
      • 联系人:朱韬/赵琳
      • 投资者 咨询电话: 8610-66086765/63226596
      • 投资者 咨询传真: 8610-66412341
      • Email: zqb@hpi.com.cn
      • 邮编:100031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8834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97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 最近使用的项目
        • 中新服务债项公告
        • 电厂简介
        • DevelopMentDocLibrary2020
        • ESG报告
        • Tonghan
      • 下属电厂
      • 公司简介
      • 企业使命
      • 员工行为规范
      • 发展纪要
      • 发展纪要
      • 发展纪要
      • 股权结构
      • 董事会
      • 独立董事会
      •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 董事会秘书
      • 监事会
      • 公司管理层
      • 机构设置
      • 荣誉奖项
      • 荣誉奖项
      • 公司资料
      • 服务区域
      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