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更易于访问的模式
关闭更易于访问的模式
跳过功能区命令
跳到主内容
关闭动画
打开动画
若要通过功能区导航,请使用标准浏览器导航键。若要在各组之间跳过,请使用 Ctrl+向左键或 Ctrl+向右键。若要跳至第一个功能区选项卡,请使用 Ctrl+[。若要跳至最后一次所选命令,请使用 Ctrl+]。若要激活命令,请使用 Enter。
  • 浏览第 1 个选项卡,共 2 个选项卡。
  • 视图第 2 个选项卡,共 2 个选项卡。
关注关注 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
  • 编辑项目编辑序列版本​​历史记录共享删除项目管理
  • 签入签出打开通知我批准/拒绝管理副本工作流声明发布通讯组审批删除项目版本还原项目版本操作
  • 立即运行立即重新分析自动修复运行状况
  • 激活停用升级命令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En 中文 繁体
搜索
华能国际
  • 华能国际当前选择的内容
    • 下属电厂
    • 公司简介
    • 企业使命
    • 员工行为规范
    • 发展纪要
    • 发展纪要
    • 发展纪要
    • 股权结构
    • 董事会
    • 独立董事会
    •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 董事会秘书
    • 监事会
    • 公司管理层
    • 机构设置
    • 荣誉奖项
    • 荣誉奖项
    • 公司资料
    • 服务区域

愿得云帆三千尺,屹立潮头续远行
 

搜索
  • 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企业使命
    • 股权结构
    • 公司资料
    • 组织章程
    • 荣誉奖项
    • 电厂简介
  • 公司治理
    • 总览
    • 董事会
      • 独立董事
      •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 董事会秘书
    • 监事会
    • 公司管理层
  • 投资者关系
    • 新闻稿
    • 公告
      • A股公告
      • H股公告
    • 年报
      • A股
      • H股
      • 20F
    • 中报
      • A股中报
      • H股中报
    • 季报
    • ESG报告
    • 通函
    • 电话会议
    • 路演专题
      • 推介幻灯片
      • 路演影片
    • 中新服务债项公告
    • 股息资料
    • 专用词汇表
  • 社会责任
    • 责任管理
    • 可持续发展报告
  • 人力资源
    • 人力资源
    • 员工行为规范
  • 新闻报道
    • 公司新闻
    • 媒体报道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愿得云帆三千尺,屹立潮头续远行


      ——记玉环电厂十年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7-01-10   信息来源:华能集团
        玉环电厂,这个在中国电力工业史上闪亮的名字,曾代表着中国电力工业的一个时代。当时间之轮驶过十年,站在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今天的玉环电厂是什么样?十年来,玉环电厂走过的路又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2016年11月28日来到玉环电厂,这一天正是玉环电厂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投产十年纪念日……
        初生:浴火淬“金身”
        飞跃山脊,跨越瓯江,坐上轮渡,到达玉环电厂的路途可谓不易。走进玉环电厂的大门,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草坪青翠鲜亮,绿化工人正在悉心养护;由1.2公里输煤栈道连接的10万吨级煤码头在海中辛勤作业;海水淡化处理车间中自动化设备隆隆作响,随时打开终端阀门就可以饮用清洁的淡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机房和集控室的地板上,绿树摇曳在窗外,令人心旷神怡。机房中,四台百万千瓦级机组“保养”如新,丝毫看不出已历经了十年岁月。漫步在厂区中,今日玉环电厂的每一处细节都如能工巧匠打磨过一般“精美”,但每个玉电人心中都清楚,这“精美”的背后,是一路走来的不易……
        十年前的中国,电力资源严重匮乏,清洁能源对那时的中国社会而言几乎是一个遥远的梦。当时,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刚刚问世,全国出现了各大发电集团抢占资源、扩张规模的热潮,但由于缺少清洁能源开发的整体规划,以及环保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不少地方出现了“先发展后环保、边污染边治理”的情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华能集团公司秉承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理念,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将目光聚焦于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低排放的燃煤发电技术研发应用,就这样,玉环电厂这个名字赫然出现在华能的规划蓝图上。它的出现,裹挟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雄浑之气——国家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毕竟是国内第一台,在哪儿建?谁来建?怎么建?建成后如何管理运营?业内人都在拭目以待,而持重的华能人在这个巨大挑战面前表现得从容不迫,开始排兵布阵。镇定的背后是信心,有序的背后是智慧。很快地,华能集团公司从全公司系统中选出18名精兵强将前往玉环岛参与筹建工作。
        当建设者们历经“海陆空”一路颠簸来到这个小岛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映入眼帘的除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只剩脚下荒芜的滩涂。没有畅通的公路,没有充足的淡水资源,更没有稳定的能源供应。要在这样的地方建起四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着实是给玉环工程的建设者们出了个大难题。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们不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山修路,搭建临时的“办公楼”,更通过技术创新,设法解决了在软土地基上建设电厂的问题。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建设者们,大家口音不同,习惯不同,阅历不同,但凭借着“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同甘共苦,求同存异”这个“四同一异”的工作理念,团结在一起,忘我地投入到玉环工程的建设事业中,无怨无悔。2005年6月,随着玉环工程建设的第一个桩基落下,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和建设的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正式开工。
        然而,因玉环岛地处海边,在建设过程中遭遇超强台风,给施工造成了巨大阻碍。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时任玉环电厂筹建处主任范夏夏回忆道:“台风来的时候,眼睁睁看着对面的房子被拧成麻花一样吹走了。但当我回头看到身后的员工,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那个瞬间让我感动,至今难忘。”超强的台风能吹走房屋,却吹不散玉环工程建设者们坚守基地的决心,“人在阵地在”是每一个建设者内心的声音。
        除了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建设者们还面对着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带来的种种“第一次”:新的材料、陌生的系统图、从未接触过的技术……但方法总是比困难多,学习、钻研、技术创新,让所有困难的高山不再难以翻越。回忆起这些,玉环电厂工程部主任邵天佑感触良多。在玉环工程建设时,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温度达到600多摄氏度,压力达到27兆帕。当时国内没有一种材料可以承受这样的温度和压力,主蒸汽管道都要靠进口,所使用的P92和P122等新材料不仅价格高,而且焊接工艺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提供。面对这样的情况,华能集团公司多次组织召开研讨会,最后决定由玉环电厂牵头,西安热工院等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持,进行技术攻关。经过无数次试验和到全国各地选材,最终研制出了一套适用于玉环工程的焊接方法,成功攻克了焊接难题。这套焊接工艺的研发成果,后来被列为2007年度第十二批中国企业新纪录。邵天佑骄傲地说:“迄今为止全国已有85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运用了P92材料,所采用的焊接工艺基本都是我们当时探索出的那一套”。
        浴火淬炼,终成“金身”。经受了环境艰苦和无数“第一次”的考验,我国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在玉环岛上稳稳扎根。
        进入调试阶段后,能否成功冲上百万千瓦的负荷,成为摆在玉环工程建设者面前的“最后一公里”。2006年11月18日,首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第一次冲击百万千瓦负荷成功,集控室的现场沸腾了。这个阶段性的成功鼓舞了一双双通宵熬红的眼睛。2006年11月28日16时36分,紧张、期待充斥着整个集控室,所有人都紧紧盯住屏幕上数据的跳动。伴随着范夏夏攥起拳头一声高呼,我国首台自主建设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就此诞生,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泪水夺眶而出。
        成长:实干得真知            
        首台百万千瓦级机组虽已建成投产,但如何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留在这个海岛上,成了玉环电厂管理者们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他们最终找到了这样一把“金钥匙”——“以环境吸引人,以机制激励人,以文化凝聚人,以美好前景留住人”。正是这样一种良性循环效应,使玉环电厂拥有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团队”,为华能系统甚至兄弟企业输送了大批人才,成为国内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黄埔军校”。
        从基建时期的“四最一优”、“四同一异”的企业文化,到今天的“和谐团队、和谐企业、和谐家园”及“倾力、活力、动力”的“三和”、“三力”子文化体系,玉环电厂以独特、强劲、持久的文化动力推动着企业发展。玉环电厂所处地理位置距离县城中心较远,厂里就在值班公寓周边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建起了体育馆、食堂、超市,职工及家属在这里享受着安全优美的生活环境和舒适便捷的生活条件。许多员工家属在这个小岛上找到了自己的“快乐老家”:李家的阿姨和老姐妹们每天饭后都要跳上一会儿广场舞;张家的大爷开辟了一块菜园子,还把种的蔬菜分给邻居们,他说:“这不仅分享了食物,更分享了快乐”。
        玉环岛虽地处偏远,但每一个员工在这里不仅有家人、朋友,更有玉环电厂这个大家庭。从2009年开始,玉环电厂连续八年举办了职工文艺汇演,全厂员工和家属倾情投入,自己演,演自己,员工参演率逐年提升,在华能系统和玉环当地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员工,有的方言甚至听不懂,却成了一家人。”玉环电厂现任厂长李法众说。每年一度的玉环电厂“春晚”,都是一次大家庭的团圆,正是这种简单温馨的力量,让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心甘情愿地扎根在这个小岛上。
        人才留住了,如何用有限的资源为他们创造出一展身手的广阔舞台?玉环电厂也有自己的一套。针对新员工培训,玉环电厂采取分阶段的方式:首先对新员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强化培训,之后再结合培训内容,组织考试,对考试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鼓励先进,树立榜样。同时,将新员工所撰写的培训总结发布在运行管理平台,供交流学习。新员工经考核具备一定能力后,才能进入值内继续培训学习。与此同时,玉环电厂各个部门也不断组织技能竞赛,在岗位间形成“比、学、赶、超”的激情氛围。“运行之星”就是玉环电厂运行部组织的评选活动。他们通过值内推选、公示候选人、全员选举等流程,每季度进行一次评选,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部门共同进步。
        玉环电厂还探索出一套“好使”的人才双轨培养模式,通过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双轨培养,形成了两类人才分别成长的“双通道”。厂里制定了技术专家、技术能手管理办法,设立了首席技术专家、高级技术专家、技术专家、技术能手等技术职务,职业生涯的畅通调动了技术岗位员工刻苦钻研技术、立足岗位成才的积极性。谈到玉环电厂的人才队伍建设,李法众说:“没有人才的企业就没有基础,事业必须要有人去想、去做,才能有不竭的发展动力”。
        担当:责任铸辉煌
        玉环电厂的光环没有让玉电人就此止步,“运营最先进的设备,就必须始终使自己保持先进”,这是玉环电厂员工常说的一句话。他们将目光投向了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稳定运行和污染物排放治理。在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新背景下,减排无疑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课题,也是华能作为“红色”企业的使命与担当。
        玉环电厂从提高脱硫系统和设备可靠性入手,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脱硫技术,在国内百万千瓦级机组中首家完成了脱硫烟道无旁路改造。除此之外,为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玉环电厂再开全国先河,投资5.47亿元完成了四台在役百万千瓦级机组的全面脱硝技术改造,为国家环保部2011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在机组投产初期,玉环电厂颇有种“独孤求败”的感觉,不论是安全控制、设备检修、运行管理还是节能创优,玉环电厂对标的是自己,要实现的是超越自己。当众多燃煤电厂纷纷对标燃气电站排放标准时,玉环电厂希望通过超越自己,实现高于同行目标的“超低”排放。2016年12月13日,伴随着4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的完成,玉环电厂再次创造了率先实现四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超低排放投产佳绩。自此,玉环电厂全面走进了绿色、稳定、安全的新纪元,也再次立于我国煤电领域超低排放改造技术的最前沿。
        作为承担着华能“红色”使命的骨干企业,玉环电厂在发展中时刻不忘根本,在国家最需要时毫不犹豫地挑起重担。2008年1月初,一场冰雪灾害导致整个浙江电网系统近乎瘫痪,玉环电厂紧急停机,仅留有4号机组接带15万千瓦运行4小时,接带50万千瓦单机运行40天,稳定支撑起整个浙东电网。2008年奥运保电期间,煤价飞涨,许多煤电企业都选择停机,但玉环电厂不计得失,勇挑重担,4台机组全部满发电,承担了浙江全省12.9%的发电份额,最高日发电量7537万千瓦时。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举行,国家对浙江区域排放要求极高,在保安全、保电量的前提下,玉环电厂运行3台机组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为守护一方蓝天尽到了央企应有的责任。
        突破:改变赢未来
        如今,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及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所有企业都面临着“竞争优势+生态优势”双重大考。作为十年前的引领者,十年间的优等生,玉环电厂也同样面对这场大考。玉电人的认知在更新,玉电人的步伐在调整,玉电人在适时而动,应势而变……
        坚持传承创新,激发内生活力和动力。面对目前国家对煤电行业政策的“收紧”、区域市场电力过剩、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的局面,玉环电厂秉承“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的理念,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以党建工作为保障,以健全体制机制为核心,以监督审计为手段,把多年来形成的成功的经验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工作中,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推动流程再造,促进管理不断迈向卓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优化“存量”,抓紧经济效益“牛鼻子”。面对严峻的市场新形势,作为高效环保的燃煤发电企业,玉环电厂眼睛向内,在优化“存量”上做文章,在运行优化和减排改造上下足功夫。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电厂各项经济技术水平和污染物减排指标居于行业前列,保持全面领先。目前,玉环电厂实现粉尘排放浓度每立方米3.35毫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每立方米41毫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每立方米19.2毫克,所有指标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谋求“增量”,种好改革试验田。受产业政策变化和改革形势影响,优质光伏资源开发难度增大,优质风电项目也面临激烈竞争。针对这种情况,玉环电厂按照浙江分公司的整体部署,积极和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努力开发风能、光伏等项目,力争在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同时,玉环电厂提早谋划,开始着手参与配售电市场竞争。
        擦亮“金字招牌”,让品牌为营销助力。十年发展历程,也是玉环电厂不断擦亮安全、稳定、清洁“金字招牌”的过程。如今,玉环电厂又依靠这块“金字招牌”,去进一步开拓市场,争取更多客户资源,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力争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正如浙江分公司总经理沈琦所说:“对燃煤发电企业而言,当电力市场放开,老百姓就像买东西一样挑选发电企业,一个安全、稳定的电力品牌和形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最快赢得市场的认可。”
      十载栉风沐雨, 十载春华秋实。十年前,玉环电厂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投产,带动了中国煤电行业走上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道路。十年后的今天,当沧海变幻,世事更迭,玉电人进取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如一。愿得云帆三千尺,屹立潮头续远行。辉煌的成绩凝固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新时代的篇章已无声翻开。站在新常态、新电力体制背景下,玉电人续写着他们的华彩篇章。玉环电厂一直在路上……
      文:集团公司新闻中心 杨心蓓

      发表日期:2017/5/3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6 号华能大厦
      • 电话: 8610-63226999
      • 传真: 8610-63226888
      • 联系人:朱韬/赵琳
      • 投资者 咨询电话: 8610-66086765/63226596
      • 投资者 咨询传真: 8610-66412341
      • Email: zqb@hpi.com.cn
      • 邮编:100031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8834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97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 最近使用的项目
        • 中新服务债项公告
        • 电厂简介
        • DevelopMentDocLibrary2020
        • ESG报告
        • Tonghan
      • 下属电厂
      • 公司简介
      • 企业使命
      • 员工行为规范
      • 发展纪要
      • 发展纪要
      • 发展纪要
      • 股权结构
      • 董事会
      • 独立董事会
      •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 董事会秘书
      • 监事会
      • 公司管理层
      • 机构设置
      • 荣誉奖项
      • 荣誉奖项
      • 公司资料
      • 服务区域
      网站内容